发布时间:2024-08-28 20:24来源:www.sf1369.com作者:宇宇
1860年9月21日,清军与英法联军在通州八里桥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。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“八里桥之战”。
八里桥,位于通州至北京的必经之道。由于距通州不多不少刚好八里,因而得名。
1856年,英法联军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。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4年之久,依然没有停歇的迹象。1859年,英法联军抵达天津大沽口,遭到僧格林沁亲王打击,惨败而归。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,清军取得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。
这次战斗的胜利,也让清廷看到了一丝希望。因此,当英法联军增兵,大臣请求咸丰皇帝离开北京躲避战祸时,咸丰皇帝犹豫良久,最终决定暂时不走。咸丰皇帝相信,僧格林沁既然能够打赢大沽口之战,没准能继续创造奇迹,再现当年成功阻击太平天国北伐军的辉煌。
僧格林沁自己也信心满满。一方面,他集结了3万余人,这是当时最精锐的八旗骑兵,而英法联军增兵后也只有8000余人,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。另一方面,僧格林沁早已在八里桥附近构筑了连绵不绝的工事,这些工事以战壕为主,极为坚固。因此,僧格林沁向咸丰皇帝立下军令状,要以死相拼来报答皇上的信任。
9月21日凌晨5时许,英法联军兵分三路,率先向清军发起进攻,八里桥之战正式打响。应该说,在战斗打响之初,八旗军表现得十分顽强。他们前赴后继地向英法联军发起进攻。英法联军在配合作战中发生失误,出现了空隙。八旗军趁机冲入,一度突破了英法联军的防线。如果八旗军的火力再强大一些,冲击力更猛一些,未尝不能撕开英法联军的防线,将其击溃。
当然,历史没有假设。英法联军站稳了脚跟后,迅速以猛烈的炮火向八旗军进行轰击。在英法联军猛烈的炮火面前,八旗军的骑兵纷纷倒下,不再起来。当八旗军的攻势被有效遏制后,英军骑兵果断出击,冲向八旗军的阵营。八旗军缺乏近代枪炮,无法应对英军骑兵的攻势,被冲击得七零八落,防线岌岌可危,陷入一片混乱。
继骑兵之后,英法联军的炮兵又出现在战场,用最新式的线膛火炮与开花榴弹炮大面积地收割八旗军的性命。八旗军作战勇猛,一轮又一轮地继续向英法联军的阵地发起冲击。可是,这种冲击除了让自己伤亡惨重,看上去是徒劳无功的。
战斗持续了近7个小时,到中午12时,仍然在激烈进行之中。我们可以通过法国远征军中尉保罗·德拉格朗热的回忆,了解战斗的惨烈:“炮弹和子弹无法彻底消灭他们,骑兵们似乎是从灰烬中重生。他们如此顽强,以至于一时间会拼命地冲到距大炮只有30米远的地方。我们大炮持续和反复地排射,炮弹于他们的左右飞驰,他们在炮火中倒下了。”
最终,在英法联军的进攻下,僧格林沁回天乏力,不得不撤队而逃。英法联军占领了八里桥,结束了这场血腥的战斗。盘点一下,在这场战斗中,3万八旗军死伤过半,而英法联军只有12人阵亡、数十人受伤。
八里桥之战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,咸丰皇帝面如死灰。9月22日,咸丰皇帝以北狩为名,匆忙逃出北京,逃到承德避暑山庄。
我们知道,八旗军是清朝打江山的主力部队,素来被清廷寄予厚望。虽然清朝入关以后,八旗军的战斗力就每况愈下,但僧格林沁手里的这支八旗军,战斗力不容小觑。八旗军为什么在八里桥之战中输得这么难看?
原因很简单:八旗军骑兵加马刀的武器装备基本还停留在中世纪,只有少数步兵装备了火枪。至于火炮这些近代武器,根本是闻所未闻。而英法联军普遍装备了最新式的武器,包括刚刚出现的线膛火炮和线膛步枪。
不仅如此,英法联军训练有素,经过了血与火的磨练,不管是单兵素质还是整体素质,都远远强于八旗军。其实,英法联军中也有骑兵,他们的骑兵在这场战斗中还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。因此,有人说,八旗军与其说是被英法联军的炮火轰趴的,还不如说是被骑兵的马刀砍废的。
无论如何,八旗军经此一役后,不再出现在抗击侵略的外战战场。1865年,僧格林沁率领最后的八旗军进入山东清剿捻军,全军覆没,僧格林沁阵亡。八旗军从此成为历史。
【参考资料:《清史稿》《蒙古铁骑的绝唱——记1860年通州八里桥之战》等】